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在多款车型路试中,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,能量密度达到300Wh/kg,并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批量交付。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突破性进展,将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%,电池更能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。 这些数据让网友直呼“科技腾飞”,但同时也让不少车主陷入焦虑,刚买的车会不会迅速贬值?
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轻松突破300Wh/kg,实验室数据甚至冲上400Wh/kg,而主流液态锂电池的理论上限仅600-800公里续航。 这意味着,同等重量的电池包,固态电池能让电动车多跑近一倍路程。
它用的固态电解质大幅降低了燃烧风险,实验室中经历10000次充放电后容量仍保持90%以上,远超液态电池1500-3000次的寿命极限。 动力电池产业联盟专家指出:“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、安全性、循环性能上的优势,注定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主流”。
然而,量产之路布满荆棘。 全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高达2元/瓦时,是液态电池的3到5倍。 这意味着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售价可能突破40万元,短期内只能锁定高端市场。 技术层面,固态电池面临离子电导率低、界面阻抗大的核心难题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团队聚焦硫化物电解质路线,目标是实现能量密度400Wh/kg、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,争取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。
产业链的分化已经显现。 国轩高科、蜂巢能源等企业选择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,计划未来2年内实现规模化装车;而宁德时代、丰田则坚持全固态路线,瞄准2027年后的技术制高点。
半固态电池产线已陆续投产,但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线设备利用率不足40%,部分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。 溧阳中科固能董事长吴凡坦言,硫化物生产线需要改造60%至70%的设备,产业链配套尚在萌芽阶段。
这种技术迭代正在冲击二手车市场。 2022年续航400公里还是高端配置,如今同款车型价格腰斩。 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,新能源车保值率普遍偏低,部分车型使用一年即贬值一半。 在各大车主群,像刘先生一样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不在少数。
低空经济成为固态电池的新战场。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、无人机等场景对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苛刻,固态电池的宽温域特性(-40℃至150℃正常使用)使其成为理想选择。 南都电源推出的783Ah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达10000次,单体能量超2.5kWh,已切入储能市场。
全球竞争暗流涌动。 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,2030年大规模量产;韩国三星SDI同步推进;美国初创公司则专注突破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。 中国则通过政策加码追赶,工信部等部委将固态电池纳入新型储能重点工程,北京、上海等地将其列入产业规划。
尽管资本狂热(国内固态电池规划投资超2000亿元,产能超400GWh),但现实骨感。 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仅1GWh,渗透率0.1%。 行业普遍认为,全固态电池要主流市场大规模应用,至少需等到2035年。
对于消费者,行业人士建议按需购车。 现有液态电池技术仍在优化,续航600-800公里的车型能满足日常使用。 除非追求极致性能,否则不必因技术迭代过度焦虑。
股票如何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