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鲜名将方虎山,不听劝将3000日俘踹下冰河,他说我愿背上骂名
零下三十多度,东北通化。1946年大年初五。谁家还想着贴春联?全城都在抖,真不是冻的,是吓的。
方虎山站在浑江边,风吹得他帽檐都快结霜了。他身后那帮朝鲜义勇军,脸上一个比一个冷漠。前面跪着的,全是单衣日俘——三千号人,一个个瑟瑟发抖,不敢抬头。
有人喊“求饶”,没人理。冰窟窿早凿好了,就等一声令下。“扔!”就这么简单粗暴,一批一批推进去。有点像砸西瓜,不过这回砸的是命。
说狠吧,也狠。但真要细扒,这帮战俘也不是省油灯。他们刚闹完暴乱,还想把通化翻天。这事儿其实跟蒋介石有点关系,他不来亲自指挥,但出主意倒是挺溜:用原关东军残部、汉奸、还有那些没走成的日本兵,把锅甩给别人,自个儿干净得很。
藤田实彦——这个名字估计不少人第一次见到,日本战败后一转身成了“田友”,直接混进国民党地下党,被孙耕尧收编当宝贝供着。这些人嘴里全是民族团结,手底下忙活着拉三千战俘组中日联合指挥部,要搞事情,还约好玉皇山放烟花当信号——凌晨起义,一场戏演得明明白白。
你以为医院安全?呵呵,那会儿医院简直就是修罗场。“医护人员”直接拿手术刀捅重伤员,上百条命没了。历史档案里写得清楚,看一眼胃疼一天。这种操作搁现在绝对能上热搜,“白衣天使”秒变“屠夫”。
但阴谋还是穿帮了,多亏辽东军区那个叫沈殿铠的小股长。他外甥混进去做卧底,一波神操作把情报递出去。不夸张,有点像美剧《国土安全》那味道,只不过换成棉袄和高粱酒罢了。
省委书记吴溉之反应贼快,当机立断调援兵、抓核心人物,那速度,现在能进反诈中心宣传片。不然的话,你想象一下500守城,对面五万疯子冲过来……老实讲,就是拼命的时候到了。
藤田实彦最后还是死心不改,用剩余日俘和杂牌兵拼杀到底,被方虎山堵住门口,全歼。一场仗打下来,比谁更狠一点而已。有时候赢的不一定多,只要够决绝就行。历史不会记住胆小鬼,只会记住干脆利落的人头数……
于是才有后面的冰窟审判。
3000个跪在雪地上的日本兵,一个接一个推入水中,下去就是永别。
杀到太阳落山,再看江面,又是一层新冰封口,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
这种画面太冷,比冬天还冷,让人连夜做噩梦也不奇怪。
国际舆论炸锅,说这是野蛮、不讲武德。但东北这一带,从此再没人敢造次,就是这么管用。
你问值不值?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答案吧……
方虎山一句话:“我宁愿背这个骂名。”这句现在听起来很装,其实他是真豁出去了。当时很多同僚劝他留活口,他摇头,说怕夜长梦多。“只要让他们跑掉几个,将来又是一堆麻烦。”
这种逻辑放今天肯定被喷爆,但1946年的通化真的没有选择题可做啊……
你看,以色列女总理梅厄尔也是类似路数,“慕尼黑复仇行动”全球追杀凶手,她说不能原谅敌人生存权。这种硬气,在特定节点似乎才配叫生存智慧?
打完仗以后呢?
没有庆功宴,没有奖章流泪秀,也没人歌颂什么英雄主义。方虎山继续剿匪巩固南满,根据地稳下来,为后来抗美援朝埋伏笔。他本人后来回归朝鲜,又带队北上,美帝见识了一遍他的作风……
人生注定刀锋带血,却偏偏留下一串脚印给后世琢磨:到底算刽子手还是救火队?
每次看到这里,我脑袋里都是两个声音吵架:
一个觉得太残忍,人性去哪儿了?
另一个却觉得,如果软弱一次,会不会害死更多无辜百姓?
毕竟那之后几年,东北再没大规模闹鬼,大伙终于能安安心心贴春联、熬年夜饭,这难道不是一种另类善良吗?
但问题又来了,你怎么定义正义?是不是只靠胜者书写历史?
有些事情翻篇容易,可当事人的选择,每一步都是赌注,也是负担啊……
后来很多资料提到,那晚之后,有士兵晚上睡觉都会梦见江里的冤魂爬出来找替身。我信,因为这种极端决定,不可能毫无代价;
只是我们这些隔着屏幕敲键盘的人,很难体会他们内心挣扎多少轮回吧……
偶尔刷评论区,总有人问:“如果换成自己,是留活口还是斩草除根?”
唉,这种假设题我从来答不上来……只能感叹一句:时代造英雄,也造恶魔,有时候两者合体出现,更让人毛骨悚然!
顺便八卦一句,据说后来有幸存日本医生留下只言片语,说最怕的是北风呼啸时江上传来的哭声,比炮弹还渗透骨髓……是真是假不好考证,但想象一下寒冬腊月里的浑江,该是什么样的沉默与压抑?
再往深处挖,会发现每一次集体惩罚背后,都藏着无法言表的小人物故事。有家属偷偷烧纸钱、有老乡半夜祈福保平安,还有受害者名单被刻意模糊处理……哪有什么纯粹正邪,不过是一群人在极限环境里咬牙坚持罢了!
至于那些国外记者报道出来的大标题,“血腥清洗”“野蛮行径”,站在温暖办公室敲字当然容易,他们不用面对第二天醒来的尸横遍野;可本地百姓却记住了一件事:自此以后,再无人敢动刀枪扰民,小孩可以放心睡觉,大妈可以安心晒被子,这或许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和平”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每次遇到类似事件,我总是不由自主纠结半宿,到底该支持哪一边呢?或者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,我们只能不断追问,然后继续生活而已……
唉,说来说去,人类社会永远绕不开这个循环题目:
安全感,到底靠仁慈积攒,
还是靠铁腕维持?
各位怎么看,当年如果让你决定,是放这些日俘条生路冒险未来风险,
还是学方虎山“一步到位”?留言聊聊呗,看有没有比他更两全其美的新思路!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网友评论,不构成历史结论,仅供交流探讨参考
股票如何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